獼猴桃 (kiwifruit)屬于獼猴桃科獼猴桃屬植物,為多年生落葉木質藤本灌木植物。也稱為奇異果、羊桃、藤梨、獼猴梨、毛梨子等。在我國,獼猴桃分很廣,目前除新疆、內蒙古和寧夏尚沒發現外,其他省、自治區都有分布。
獼猴桃其果肉綠似翡翠,其味清香酸甜,其形如梨,其色如桃,因為獼猴所喜食,故稱獼猴桃。果肉含多種維生素,其中維生素C含量高達100—420g/100mg,比柑桔、蘋果等水果高幾倍甚至幾十倍,堪稱水果之王;同時含有脂肪、蛋白、鈣、磷、鐵、鎂等多種微量元素和多種氨基酸及果膠等營養成分。據美國Rutgers大學食品研究中心測試,獼猴桃是各種水果中營養成份最豐富、最全面的水果。
中國是獼猴桃的原產地,世界獼猴桃原產地在宜昌市夷陵區霧渡河鎮。中國獼猴桃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奉新縣、西安市周至縣、寶雞市眉縣、四川省蒼溪縣和成都周邊、南陽市西峽縣、浙江省江山市、湘西鳳凰縣和永順縣、廣東省和平縣、貴州省修文縣。湖北省紅安縣、開陽縣、桐梓有野生的獼猴桃。
一、獼猴桃品種
中國獼猴桃種質資源豐富,目前分為美味獼猴桃、中華獼猴桃、軟棗獼猴桃、毛花獼猴桃。
品系 |
主要品種 |
分布區域 |
美味獼猴桃 |
海沃德 秦美、徐香 米良一號 金魁 貴長 |
陜西周至縣和眉縣、四川彭州 陜西周至縣和眉縣 湖南鳳凰縣和永順縣 江西奉新縣 貴州修文縣 |
中華獼猴桃 |
紅陽 早鮮 武植-3 黃金果 金艷 |
四川蒼溪縣和成都周邊、重慶
廣東省和平縣 四川浦江縣 四川浦江縣 |
軟棗獼猴桃 |
8134、寬-8348、遼丹-134 |
|
毛花獼猴桃 |
沙農18號、安章毛花-2、T-3 |
|
二、 獼猴桃生物學
(一)根
獼猴桃根系屬于肉質根,70%的根平行生長,初生根為白色,后變為淺褐色,老根外皮呈灰褐色,內層肉紅色。主根不發達,形成簇生性的側根群,分布淺而廣,多分布在50厘米表土層內。獼猴桃是淺根植物,不耐干旱。
幼苗出現2-3片真葉時主根就停止分生,而側根快速分生,發育形成龐大側根群,呈須根狀根系。側根加粗生長,自基部至頂部粗細幾乎相等,形成骨干根,多呈水平分布狀態,其上再分生細根和吸收根。細根特別發達而稠密,有叢生性的纏繞現象。一般1年生苗根系深達20-30厘米,水平分布25-40厘米;2年生苗根系深達40-50厘米,水平分布60-100厘米;3年苗根系其骨干根開始明顯粗壯,不向深處伸展,而向水平發展,其水平分布范圍超過枝蔓生長范圍。
(二)芽
獼猴桃冬芽包埋在葉柄幾部膨大的葉座內,每個葉座中有1-3個芽,呈半裸露或裸露狀。芽鱗片數枚,多數被有銹色絨毛。中間芽為主芽,在正常情況下主芽萌發抽梢。兩側為副芽,如果主芽受到傷害,副芽也能萌發枝條。葉芽大多發生在苗期或生長旺盛的枝條上,花芽為混合芽,較葉芽肥大,在發育良好的枝條和結果枝的中上部,形成花芽較多。
(三)枝蔓:
獼猴桃是落葉藤本植物,其蔓可長達10米左右,主蔓1個或2個。主蔓上長出側蔓,其一年生充實飽滿形成混合芽的蔓叫結果母蔓,翌年從結果母蔓長出結果蔓開花結果,根據枝條生長勢和結果與否可分為:
1、徒長蔓:常自主蔓或側蔓基部隱芽或枝蔓優勢部位發生,生長旺,常直立生長,有的長達7米,節間較長,組織不充實,上部有時分生二次枝。
2、普通生長蔓:生長勢中等,長10-30厘米左右,能形成良好的結果母蔓。
3、結果蔓:根據枝蔓長短,可分為徒長性果枝(長130厘米左右)、長果枝(長20-30厘米)、中果枝(長10-20厘米)、短果枝(長5-10厘米)和短縮果枝(長1-5厘米)。徒長性果枝多為結果母蔓上部芽萌發的枝條,當年能結少量果實,并可成為下年的結果母蔓。其余結果枝多發生在結果母蔓的中下部,節間較短,多從頂芽或其下2-3芽處發生枝蔓。繼續生長結果,光照和營養不良的短縮果枝容易枯死。結果母蔓基部芽發育不良,一般不萌發,從3-7節開始抽生結果枝。結果枝約占其所萌發枝條的2/3左右,結果枝干2-3節開始著果,一個結果枝一般著果3-5個。
(四)葉
獼猴桃為單葉互生,形狀橢圓形、卵形、矩形、扇形等,長5-20cm,寬6-18cm,頂端呈急尖、漸尖、渾圓、或凹陷等,幾部呈圓形、心臟形等,多數有長柄,緣有鋸齒。葉脈羽狀。上面常僅葉脈上被疏毛,下面灰白色,密生星狀絨毛。
獼猴桃也的形狀,種群之間差異很大。同一株上葉形和顏色,也因著生部位和年齡而有變化,有的幼葉紅紫色。
(五)花
獼猴桃為雌雄異株。花期4~6月。花瓣通常3~6朵,成腋生聚傘花序,少數為單生或數朵聚生于葉腋,雄花為雌蕊退化花;雌花為雄蕊退化花。花初期為乳白色。
(六)果實
獼猴桃果實為典型漿果,表皮無毛或茸毛、硬刺毛,有斑點(顯著的皮孔)或無斑點(皮孔不顯著)。果實橢圓形、圓柱形等。顏色有綠色、黃色、紅心黃肉、紅心綠肉。種植多數細小,長卵形,深褐色。
獼猴桃果實的發育從形態上可分為3個時期:第一期為受精后5-6周,果實生長迅速,主要是細胞分裂至種子成形這一階段;第二期為種子開始著色,果實生長緩慢,果心迅速增大需10周左右;第三期為果實后期膨大,種子逐漸變為深褐色,糖分積累,果汁增多,風味曾濃,需7周左右。果期8~10月。漿果秋季成熟果呈橢圓形,幼果密生絨毛,熟后無毛,呈灰褐綠色,果肉呈綠色、黃色或淺黃色,橫切面有淺色條紋,果心為綠色或紅色,種子黑褐色或紫褐色。
三、獼猴桃的生態環境
1、溫度
獼猴桃對溫度的適應范圍較廣,但每個種群都有最適合的溫度范圍,超越這個范圍則生長不良或者不能生存。一般年均氣溫為11.3-16.9℃,極端最高氣溫42.6℃,極端最低氣溫為-20.3℃,大約10℃的有效積溫為4500-5200℃,無霜期160-270天。
溫度在獼猴桃生長發育過程中常起主導作用,獼猴桃在冬季自然休眠期間需要有一定的低溫。獼猴桃品種之間對冬季休眠需要的低溫總量是不相同的。一般冬季經過950-1000小時4℃的低溫積累,就可以滿足解除休眠的需要。
2、水分
獼猴桃原產地和集中分布區域的氣候帶,大多屬于濕潤和半濕潤地區,雨量充沛。獼猴桃樹對水分需求量比較大。獼猴桃在萌芽和新梢生長期需要有充分的水量,花朵在溫暖、濕潤、陽光充足的條件下,能延續開放時間,果實膨大期對水分需求量更大。所以說要根據獼猴桃的物候期、土壤濕度,進行適量灌溉,保證土壤濕度。
獼猴桃屬于怕旱的作物。獼猴桃對土壤濕度要求較高,尤其在水分臨界期,水分不足,會引起枝梢生長受阻,葉面積變小,葉緣枯萎,進一步影響花芽分化和樹體的生長發育。
獼猴桃也怕澇,如果連續下雨而果園排水不良,根系出于淹水狀態,從而影響根系呼吸,根系對養分和水分的吸收,阻礙地上部的生長,嚴重時根系腐爛,植株死亡。
3、光照
獼猴桃喜光耐陰,。獼猴桃在發育的不同階段,對光照的反應是不一致的。幼苗期要避免強光,在盛夏的中午,適當遮陰適合于幼齡小苗的生長。對于結果數,高光照有利于果實生長發育,花芽分化。溫度過高,果實生長發育過程中,陽光直射果面,會造成果面灼燒。
4、土壤
獼猴桃喜上層深厚、肥沃疏松、保水排水良好、腐植質含量高的砂質壤上。它對土壤酸堿度的要求不很嚴格,但以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上的植株生長良好,pH值適宜范圍在5.5~6.5。在中性(pH7.0)或微堿性(pH7.8)土壤上也能生長,但幼苗期常出現黃化現象,生長相對緩慢。除土質及pH外,土壤中的礦質營養成分對獼猴桃的生長發育也有重要影響。
5、風
溫和的風能調節大氣的溫度和濕度,降低干熱的高溫,改善潮濕的氣候。風過大,會造成枝蔓折斷,果面擦傷,降低產量和商品性。所以說獼猴桃一般建立在被風園區。